销量激增300%!最近很多山东人靠它“续命”,厂家:日销1万杯不够卖,在加班了
销量激增300%!最近很多山东人靠它“续命”,厂家:日销1万杯不够卖,在加班了
销量激增300%!最近很多山东人靠它“续命”,厂家:日销1万杯不够卖,在加班了7月2日,济南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3日至6日济南市将出现高温天气。全市大部分地区日最高(zuìgāo)气温37℃左右(zuǒyòu),局部地区可达(kědá)40℃以上。
热浪来袭,一度(yídù)风靡的消暑神器——冰杯在济南销售火爆。
7月2日(r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泺源大街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看到,入口处的冷柜(lěngguì)里摆放了不少塑料杯,里面装着“透明如玻璃”的立方体冰块(bīngkuài),一杯160g左右的冰杯产品单杯价格为3元。
“最近天气热,日销最多上百杯,最少也得(dé)三四十杯。”其(qí)门店店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介绍,午休和下班后是购买高峰,很多顾客会直接在店里搭配苏打水、养乐多或咖啡(kāfēi)DIY特调饮品,这种(zhèzhǒng)即买即用的消费模式受上班族欢迎。
在大明湖附近的一家京东便利店里,冰杯销售同样火爆。“线下一天卖五六十杯,平均客单价3-5元,同比去年提升五成。”其门店老板告诉(gàosù)记者,外卖平台优惠活动(yōuhuìhuódòng)带动销量,线上(xiànshàng)(shàng)月销也能达上千杯,基本都是年轻人来买。
当日(dāngrì),记者在盒(hé)马鲜生(世茂广场店)看到,不时有消费者在冰杯售卖区停留选购。
根据盒马销售数据显示,今年(jīnnián)6月以来(yǐlái),冰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盒马App上的夏日冰品回购榜也显示,食用(shíyòng)冰杯已蝉联榜首2周,回购指数99%,月回头客超过8000人。
刚结完账,消费者张女士就迫不及待将刚买的柠檬味冰杯(wèibīngbēi)倒入气泡水。在她看来,在家制冰不仅要提前准备,还容易有异味。这种现成的冰杯卫生又方便,还能选不同口味搭配饮品,解暑(jiěshǔ)又时尚(shíshàng)。
为满足年轻人多元口味,冰杯也在(zài)不断推陈出新。
记者走访了济南市多家便利店、社区超市看到,冰杯普遍被陈列在冷柜的黄金(huángjīn)位置,种类繁多。不少店员表示(biǎoshì),自5月份以来,冰杯销售持续火爆,每天要(yào)补货一两次。
其中,基础款冰杯(以饮用纯净水制成的冰块)价格区间集中在3-5元/杯,创新型的复合冰杯产品,如添加现萃咖啡、鲜果浓缩汁(nóngsuōzhī)等元素的特色(tèsè)款,则定位中端市场(shìchǎng),售价普遍维持在7-10元/杯。
有厂家日销量达(dá)30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zēngzhǎng)超300%
冰杯持续(chíxù)火爆,其背后的制冰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tàishì)。企查查显示,截至7月(yuè)3日,我国现存制冰企业为10922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38家。
各路资本纷纷跑步入场,除传统的制冰厂家冰力(bīnglì)达、冰极限(jíxiàn)外(wài),农夫山泉、蒙牛、伊利等(děng)头部企业蜂拥而至,罗森、7-11、盒马、便利蜂等便利店、商超也推出了自有品牌冰杯。茶饮店也接连开卖:蜜雪冰城推出“雪王冰杯”,古茗则上新“一杯冰水”。
制冰厂生意如何?7月3日,记者在道可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的制冰工厂看到,冷链运输车在园区(yuánqū)内(nèi)依次排开,等(děng)待装载刚刚下线的食用冰。一旁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制冰生产线正(zhèng)全速运转,经过反渗透过滤、消毒、杀菌等多个处理工序的纯净水通过盐水制冰系统冷冻成型。
随后,大尺寸冰块将进行标准化切割,一块块(yīkuàikuài)晶莹剔透的(de)立方体冰块顺着传送带鱼贯而出。生产线(shēngchǎnxiàn)末端的包装区,工人们快速进行分装作业,送入速冻库保存。
“今年入夏以(yǐ)来,冰杯产品销量大幅攀升。目前日销量1万杯,较去年同期(qùniántóngqī)增长超过300%。”道可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潇告诉记者,自4月份进入销售旺季(wàngjì)以来(yǐlái),冰杯销量已超300万杯,以便利店为主。“工人们加班加点满负荷(mǎnfùhè)生产,但依旧供不应求。”
张潇介绍,除冰杯产品外,受高温天气影响,食用(shíyòng)冰产品需求(xūqiú)也持续上涨。食用冰日销量达3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0%。旺季将持续至9月底,夜市、商超、大型活动现场(xiànchǎng)(如音乐节)等为主要销售渠道。其中,仅一场音乐节食用冰需求量(xūqiúliàng)就高达20吨。
这杯“冰(bīng)”为何卖得贵?
包装和(hé)冷链占成本大头
奥纬咨询与美团闪购(shǎngòu)联合研究显示,冰杯品类已连续(liánxù)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zēngsù),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2026年市场规模或突破630亿元。
冰杯(bīngbēi)走红的(de)同时,其售价也引起不少消费者(xiāofèizhě)热议。一杯160g左右的冰杯产品售价在3—5元,其配料表显示只有纯净水,而一瓶550毫升(háoshēng)饮用纯净水均价则为2元。按3元/160g价格推算,冰杯比同重量饮用纯净水贵5倍左右。
这杯“冰”为何卖得(màidé)比水贵?业内人士刘先生(liúxiānshēng)告诉记者,冰杯成本的(de)“大头”不在冰,而在于外包装。一杯160克冰杯出厂价在1元左右(zuǒyòu),但带盖密封塑料杯的成本就占了0.5元,再加上杯盖膜、箱子等包材约0.65元。
刘先生透露,在工厂制冰过程中(zhōng),光水的消毒、灭菌工序就要六七遍,3吨水最终只能产出(chǎnchū)1吨冰,损耗较高。而且冰杯运输过程必须全程冷链(lěngliàn),运输费用是常温运输的3—4倍。
此外,一个冰杯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涉及各个层级经销、分销等,价格(jiàgé)也会层层加码。济南一家超市老板表示,自己门店的蒙牛(méngniú)冰杯售价3元(yuán)/杯,而拿货价为2.2元/杯,加上房租、电费、人工等成本几乎不赚钱。“主要(zhǔyào)是引流用,提升冷萃(lěngcuì)咖啡液、气泡水和酒类的销量。”
“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消费者(xiāofèizhě)消费习惯养成,冰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张潇(zhāngxiāo)表示,随着冰杯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规模扩大,达到量产后(hòu)价格将有所下降。
在张潇看来,冰杯市场已(yǐ)进入品牌化、品质化、场景化的发展新阶段,未来(wèilái)行业将呈现“专业制冰(zhìbīng)企业做规模、饮料巨头做品牌、渠道商做场景、茶饮店做服务”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7月2日,济南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3日至6日济南市将出现高温天气。全市大部分地区日最高(zuìgāo)气温37℃左右(zuǒyòu),局部地区可达(kědá)40℃以上。
热浪来袭,一度(yídù)风靡的消暑神器——冰杯在济南销售火爆。
7月2日(r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泺源大街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看到,入口处的冷柜(lěngguì)里摆放了不少塑料杯,里面装着“透明如玻璃”的立方体冰块(bīngkuài),一杯160g左右的冰杯产品单杯价格为3元。
“最近天气热,日销最多上百杯,最少也得(dé)三四十杯。”其(qí)门店店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介绍,午休和下班后是购买高峰,很多顾客会直接在店里搭配苏打水、养乐多或咖啡(kāfēi)DIY特调饮品,这种(zhèzhǒng)即买即用的消费模式受上班族欢迎。

在大明湖附近的一家京东便利店里,冰杯销售同样火爆。“线下一天卖五六十杯,平均客单价3-5元,同比去年提升五成。”其门店老板告诉(gàosù)记者,外卖平台优惠活动(yōuhuìhuódòng)带动销量,线上(xiànshàng)(shàng)月销也能达上千杯,基本都是年轻人来买。
当日(dāngrì),记者在盒(hé)马鲜生(世茂广场店)看到,不时有消费者在冰杯售卖区停留选购。
根据盒马销售数据显示,今年(jīnnián)6月以来(yǐlái),冰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盒马App上的夏日冰品回购榜也显示,食用(shíyòng)冰杯已蝉联榜首2周,回购指数99%,月回头客超过8000人。
刚结完账,消费者张女士就迫不及待将刚买的柠檬味冰杯(wèibīngbēi)倒入气泡水。在她看来,在家制冰不仅要提前准备,还容易有异味。这种现成的冰杯卫生又方便,还能选不同口味搭配饮品,解暑(jiěshǔ)又时尚(shíshàng)。

为满足年轻人多元口味,冰杯也在(zài)不断推陈出新。
记者走访了济南市多家便利店、社区超市看到,冰杯普遍被陈列在冷柜的黄金(huángjīn)位置,种类繁多。不少店员表示(biǎoshì),自5月份以来,冰杯销售持续火爆,每天要(yào)补货一两次。
其中,基础款冰杯(以饮用纯净水制成的冰块)价格区间集中在3-5元/杯,创新型的复合冰杯产品,如添加现萃咖啡、鲜果浓缩汁(nóngsuōzhī)等元素的特色(tèsè)款,则定位中端市场(shìchǎng),售价普遍维持在7-10元/杯。
有厂家日销量达(dá)30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zēngzhǎng)超300%
冰杯持续(chíxù)火爆,其背后的制冰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tàishì)。企查查显示,截至7月(yuè)3日,我国现存制冰企业为10922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38家。
各路资本纷纷跑步入场,除传统的制冰厂家冰力(bīnglì)达、冰极限(jíxiàn)外(wài),农夫山泉、蒙牛、伊利等(děng)头部企业蜂拥而至,罗森、7-11、盒马、便利蜂等便利店、商超也推出了自有品牌冰杯。茶饮店也接连开卖:蜜雪冰城推出“雪王冰杯”,古茗则上新“一杯冰水”。

制冰厂生意如何?7月3日,记者在道可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的制冰工厂看到,冷链运输车在园区(yuánqū)内(nèi)依次排开,等(děng)待装载刚刚下线的食用冰。一旁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制冰生产线正(zhèng)全速运转,经过反渗透过滤、消毒、杀菌等多个处理工序的纯净水通过盐水制冰系统冷冻成型。
随后,大尺寸冰块将进行标准化切割,一块块(yīkuàikuài)晶莹剔透的(de)立方体冰块顺着传送带鱼贯而出。生产线(shēngchǎnxiàn)末端的包装区,工人们快速进行分装作业,送入速冻库保存。
“今年入夏以(yǐ)来,冰杯产品销量大幅攀升。目前日销量1万杯,较去年同期(qùniántóngqī)增长超过300%。”道可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潇告诉记者,自4月份进入销售旺季(wàngjì)以来(yǐlái),冰杯销量已超300万杯,以便利店为主。“工人们加班加点满负荷(mǎnfùhè)生产,但依旧供不应求。”

张潇介绍,除冰杯产品外,受高温天气影响,食用(shíyòng)冰产品需求(xūqiú)也持续上涨。食用冰日销量达3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0%。旺季将持续至9月底,夜市、商超、大型活动现场(xiànchǎng)(如音乐节)等为主要销售渠道。其中,仅一场音乐节食用冰需求量(xūqiúliàng)就高达20吨。
这杯“冰(bīng)”为何卖得贵?
包装和(hé)冷链占成本大头
奥纬咨询与美团闪购(shǎngòu)联合研究显示,冰杯品类已连续(liánxù)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zēngsù),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2026年市场规模或突破630亿元。
冰杯(bīngbēi)走红的(de)同时,其售价也引起不少消费者(xiāofèizhě)热议。一杯160g左右的冰杯产品售价在3—5元,其配料表显示只有纯净水,而一瓶550毫升(háoshēng)饮用纯净水均价则为2元。按3元/160g价格推算,冰杯比同重量饮用纯净水贵5倍左右。
这杯“冰”为何卖得(màidé)比水贵?业内人士刘先生(liúxiānshēng)告诉记者,冰杯成本的(de)“大头”不在冰,而在于外包装。一杯160克冰杯出厂价在1元左右(zuǒyòu),但带盖密封塑料杯的成本就占了0.5元,再加上杯盖膜、箱子等包材约0.65元。

刘先生透露,在工厂制冰过程中(zhōng),光水的消毒、灭菌工序就要六七遍,3吨水最终只能产出(chǎnchū)1吨冰,损耗较高。而且冰杯运输过程必须全程冷链(lěngliàn),运输费用是常温运输的3—4倍。
此外,一个冰杯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涉及各个层级经销、分销等,价格(jiàgé)也会层层加码。济南一家超市老板表示,自己门店的蒙牛(méngniú)冰杯售价3元(yuán)/杯,而拿货价为2.2元/杯,加上房租、电费、人工等成本几乎不赚钱。“主要(zhǔyào)是引流用,提升冷萃(lěngcuì)咖啡液、气泡水和酒类的销量。”

“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消费者(xiāofèizhě)消费习惯养成,冰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张潇(zhāngxiāo)表示,随着冰杯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规模扩大,达到量产后(hòu)价格将有所下降。
在张潇看来,冰杯市场已(yǐ)进入品牌化、品质化、场景化的发展新阶段,未来(wèilái)行业将呈现“专业制冰(zhìbīng)企业做规模、饮料巨头做品牌、渠道商做场景、茶饮店做服务”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