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话叩响机遇之门 携民企共绘发展新篇
以对话叩响机遇之门 携民企共绘发展新篇
以对话叩响机遇之门 携民企共绘发展新篇
“对话青海民营经济”专题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张慧慧 摄(shè)
企业展位。本报记者 王臻 摄本报记者 张慧慧(zhānghuìhuì)
牦牛背上驮着的(de)千年商道,光伏板下涌动的新能源浪潮,盐湖里结晶的“白色黄金”,数据中心跳动的数字基因(jīyīn)……在青海这片(zhèpiàn)绿意涌动、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民营经济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在风霜中坚韧生长,在阳光(yángguāng)下热烈绽放。
作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促进(cùjìn)共同富裕的一支(yīzhī)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chuàngxīn)和扩大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月26日,“对话青海民营经济(jīngjì)”专题活动在西宁举行,作为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主要活动之一(zhīyī),首次亮相青洽会(qīngqiàhuì),充分体现出青海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jiāndìng)决心和积极作为。
交流(jiāoliú)对谈共绘“同心圆”
“在大美青海(qīnghǎi)最美丽的季节,我们相聚在夏都西宁,共赴青海民营(mínyíng)(mínyíng)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约!”9时许,主持人开场,“对话青海民营经济”专题活动如约而至。
活动以青洽会为平台,以民营(mínyíng)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互利共(gòng)赢为目标,汇聚省内外知名学者和百余名(bǎiyúmíng)优秀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民营经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启迪思考,相互交流提升青海产业能级方面(fāngmiàn)的真知灼见。
从发展机遇到面临挑战,再到展望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suǒzhǎng)李振京以(yǐ)深入浅出、全面(quánmiàn)客观、耐心(nàixīn)细致的演讲,让参会人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青海产业布局和重点投资领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高原商道(shāngdào),对话为桥。
活动现场,五位参会企业家结合各自领域,围绕清洁能源开发、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绿色有机(yǒujī)农畜产品推广、“产业+”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依次分享深耕行业多年(duōnián)的思想洞察与实践经验,展现出深度参与(cānyù)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sìdì)”的决心。
“龙洋知鲜能在三文鱼外贸出口领域取得(qǔde)一些成绩,离不开自身的拼搏,更离不开政府(zhèngfǔ)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应米燕说。与此同时,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龙洋知鲜展台前,可生食级三文鱼刺身成为市民游客争相品尝的明星单品,龙羊峡(lóngyángxiá)三文鱼的纯净鲜美更是得到大家的连连(liánlián)称赞(chēngzàn)。
展会现场有身影(shēnyǐng),对话之间有声音。青洽会这个扩大开放合作、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使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得到(dédào)更加有力的支撑,也为其搭建了资源对接、市场拓展、合作交流的高端桥梁(qiáoliáng),更将成为青海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的强(qiáng)引擎。
“在青洽会期间,首次举行‘对话青海民营经济(jīngjì)’专题活动,让我们倍感振奋,也(yě)增加了投资的(de)信心。我们有幸结识到许多省外优秀企业家,希望通过青洽会这一纽带,促成更深入务实的合作。”青海莱雪商业管理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总经理、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会长王雪说。
倾力支持架起(jiàqǐ)“连心桥”
于青海而言,促进民营(mínyíng)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是必答之题(zhītí)。而坚持对话,一直是青海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良策之一。
如今,青海正以更开放的怀抱为民营企业“铺路搭桥”,政策“阳光雨露”精准浇灌,金融(jīnróng)“活水”解渴小微企业,“放管服”改革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biànlìhuà)程度(chéngdù)……就像茶卡盐湖倒映的漫天星辰(xīngchén),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奔赴”,正照亮民营经济更广阔的星空。
回顾“十四五”,青海(qīnghǎi)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mínyíng)(mínyíng)经济(jīngjì)(jīngjì)发展,始终(shǐzhōng)坚持(jiānchí)“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连续三年以“新春第一会(huì)”谋篇布局,以最大诚意、最实举措,全力营造尊商重企的浓厚氛围。出台民营经济33条,推出金融支持23条、税费服务20条、服务业发展47条、经营主体发展10条等(děng)配套政策,建立完善民营经济“1+N”政策矩阵,建立省级领导包联企业机制,实施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八大行动”,递次推进营商环境改革1.0、2.0、3.0、4.0、5.0版,营商环境便利度大幅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十四五”以来(yǐlái),青海民营经济主体突破56万户,年均增长约1.8万户,为青海贡献(gòngxiàn)了40%左右(zuǒyòu)的(de)经济增加值、50%左右的税收、80%以上(yǐshàng)的科技型企业、80%左右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青海民营经济深度参与打造(dǎzào)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中坚力量。
从政策支持(zhīchí)的精准落地,到要素保障的全面升级,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yōuhuà),到创新活力的充分激发,青海亲商安企、护商稳企、暖商助(shāngzhù)企的生动实践得以呈现。
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婷更加坚定了深耕青海的决心。她(tā)说:“民营企业在青海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chǎnyè)体系(tǐxì)过程中,既是市场(shìchǎng)活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精准发力,与时代同频共振。”
正如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内那一块块设计亮眼、色彩丰富的藏毯(cángtǎn),青海以真心实意在经纬之间聚力(jùlì)政策集成,让企业在青海放开手脚,轻装上阵(qīngzhuāngshàngzhèn),放心投资、专心创业、用心发展。
携手同心提振(tízhèn)“精气神”
对话之余,记者发现,每(měi)一位参会者都手握一本民营经济政策汇编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手册,大家仔细翻阅,认真勾画,并纷纷表示深切感受到(dào)国家制度层面为(wèi)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决心。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xiāngguān)负责人(fùzérén)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营(mínyíng)经济促进法》,着力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děng)市场经济基础制度(zhìdù),青海组建省、市州民营经济发展专责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行动。建立与民营经济常态化、多层次沟通交流机制,以座谈、茶座、餐叙等形式,累计召开1800余场政企(zhèngqǐ)对接会,做到政企直面沟通、诉求直办(zhíbàn)答复、服务直达现场。
华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董事长韩树强告诉记者:“青洽会是集中展示青海实力(shílì)、青海魅力、青海活力的平台,通过青洽会,我们已经(yǐjīng)与相关算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期待未来能和更多有识之士建立合作。今年是《民营经济(jīngjì)促进法(cùjìnfǎ)》施行的第一年,我们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政策红利(hónglì),坚持依法经营、诚信发展,增强法治意识,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青海(qīnghǎi)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yìliú)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家信心。
青海(qīnghǎi)塞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豆方先坚定地说:“民营经济成为青洽会的关键词之一,让我们(wǒmen)更加坚定发展信心。我们将继续秉持生产高质量产品,厚植烘焙产业文化,完善企业内控机制,精准(jīngzhǔn)精细高效服务(fúwù),打造企业品牌文化,用良知精制好产品,用美食幸福一座城。”
“在青洽会期间开展‘对话青海民营经济’专题(zhuāntí)活动,必将成为民营企业拓展(tuòzhǎn)市场(shìchǎng)、对接资源、实现(shíxiàn)高质量发展(fāzhǎn)的优质平台和新的联络品牌。”青海省工商联经济部副部长张赟感慨,我们将持续依托活动开展,建立常态化的成果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与国内外(guónèiwài)商会、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构建“专项活动+商会网络”联动模式,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跨区域产业协作。
对话是共生(gòngshēng)的(de)桥梁,是远行的罗盘。当对话中的思维碰撞在更多维度延伸生长,当心中有企、眼中见企、手中助企的常态化被更好地落实,相信青海民营经济的活力将(jiāng)持续释放。
《青海日报》(2025年06月27日 第(dì)6版: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fāzhǎn)——2025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
声明:以上(yǐshàng)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gǎojiàn)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